桃園中古屋,桃園市中古屋,桃園中古屋出售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桃園中古屋,桃園中古屋出售,桃園市中古屋.買一間有電梯的便宜中古屋二手房子.有雙車位的中古房屋買賣,查詢桃園中古屋價格實價登錄行情房價,桃園二手屋,桃園2房3房推薦,請指定591桃園中古屋網站-www.詠群工商地產團隊.tw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1113最後頁
共4942筆/共495頁
台中危老重建案 恐連2年下滑2025/08/26發佈

台中危老重建出現降溫跡象。根據營建署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台中市累計核准危老重建案件885件,僅次於台北市,居全台第二,然進一步檢視歷年數據,卻可發現台中危老案正由盛轉衰,在2023年衝上175件高峰後,去年降至147件,今年上半年僅剩62件,預估全年恐續跌,連續二年下滑。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分析,台中危老重建熱度長期高居全台第二,甚至超越新北市,主因在於台中屋齡老舊建物產權多為單一持有,相對符合危老「100%同意」的嚴格門檻,整合難度比雙北更低;其次,台中的整合成本相對低,但新建案房價近年已逼近首都圈水準,讓開發商在重建案中能獲得不錯的開發效益。



不過數據顯示,台中市危老熱度正逐年退燒。2023年危老重建的時程獎勵雖從4%降為2%,但當時房市呈多頭氛圍,危老重建熱度旺盛;但同年8月新青安政策推升房價後,屋主心態轉趨強硬,提高危老整合難度;去年9月中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房市急速降溫,市場預期悲觀,也讓開發商更趨保守。



開發商表示,雖然危老貸款並未直接受限於信用管制,但銀行仍將其計入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為降低風險,對危老融資趨於謹慎,銀彈收斂,導致危老開發案進一步受到壓抑。



今年5月時程獎勵正式落日,全面改為規模獎勵。由於大基地整合需要更高成本與時間,開發商反應普遍不若以往熱烈,使市場氛圍轉向觀望。



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資訊委員會主委白洪章指出,建議政府持續檢討政策,適度延長時程獎勵,協助城市老舊建物更新。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內政部統計 顯示房市無「解約潮」或「房仲歇業潮」2025/08/26發佈
內政部預售屋解約案件統計

內政部預售屋解約案件統計

內政部說明預售屋解約解約原因

內政部說明預售屋解約解約原因

內政部關於預售屋解約協助對策

內政部關於預售屋解約協助對策

內政部關於不動產經紀業開業統計

內政部關於不動產經紀業開業統計

內政部常次吳堂安(中)說明

內政部表示,受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與國際經貿環境影響,去年第3季以來預售屋市場交易逐漸量縮,從統計資料觀察,預售屋解約件數雖有增加,但占買賣交易件數比例相對有限;不動產經紀業家數也持續增加,並無近期媒體報導所稱解約潮或房仲歇業潮情形。



 



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表示,內政部將持續關注預售屋市場交易狀況及房仲開業動態,並請縣市政府協助民眾處理履約爭議,提供法律諮詢協助,保障買方既有權益,避免交易糾紛發生。



 



內政部深入說明,經統計,全面實施預售屋實價登錄的110年7月到今年(114年)6月簽約的預售屋買賣案件中,解約案件共計4,418件,其中自去年9月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至今年6月, 每月平均為240件,較去年9月以前每月平均144件增加,但就整體交易情形觀察,解約案件約占全部買賣交易40萬件的1.1%,比例相對有限,並無報導解約潮襲捲全臺情形。



 



內政部指出,若就申報解約資料分析,解約原因包括買受人因換戶、增購車位需要,而先辦理解除舊契約後再重訂新契約,也有因個人資金不足、工作地變更等,並非全因選擇性信用管制所致。



 



此外,經統計全部解約案買受人合計4,129人,其中1,585人購買2戶以上預售屋,占解約人數的38%;而購買1戶預售屋的買受人中,也有1,160人名下已有其他房屋,占解約人數的28%。



 



針對媒體報導民眾向銀行申辦房貸相關爭議案件,金管會已於日前說明,將持續督促各銀行貸款額度應優先提供民眾「首購」、「自住」及「已承諾」的房屋貸款,不宜逕自拒貸,並已請銀行公會及銀行設置單一申訴窗口,妥適處理申訴。內政部表示,民眾如遇有預售屋履約交屋相關契約爭議,也可向縣市政府消保或地政機關依《消保法》提出申訴處理。



 



其次,就不動產仲介業開業情形部分,內政部說明110年至113年間因房市交易熱絡,經紀業者大幅開業展店,每年平均淨增515家;114年上半年房市買賣交易降溫,全國新開業者計371家,歇業305家,淨增66家,總數達9,293家,因此是增幅放緩,並無「倒閉潮」。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價不會跌的真相!央行每年多印5%鈔票 專家:貨幣貶值逼房價不得不漲?2025/08/26發佈
房市示意圖

房價不會跌的真相!央行每年多印5%鈔票 專家:貨幣貶值逼房價不得不漲?



通膨吃掉你的存款!100元明年變95元 房子必須漲到105元才合理!



近期有網友在社群上分享對房市的分析與疑問:「為什麼在貨幣供應量每年增加的情況下,房價很難下跌?即便有人說房價可能長期下跌,但貨幣貶值、通膨與房市供需結構似乎會抵銷這個趨勢。」



貨幣貶值與房價的數學關係



專家指出,房價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確實存在緊密關聯。



舉例來說,如果今年100元明年只值95元(通膨率約5%),房子今年要賣100元,明年理論上就必須賣到105.26元,才能抵消貨幣貶值的影響。即便房市有下跌趨勢,只要貨幣持續貶值,實質價格仍可能維持甚至上升。尤其美國量化寬鬆(QE)頻繁出現,使貨幣持續貶值,即便升息存在,但台灣升息空間有限,難以完全抵消通膨效應。



台灣房市供需結構分析



從供需角度來看,市中心或熱門地段的房子仍具抗跌能力。



少子化確實降低需求,但建商會同步調整供給,例如減少住宅推案或改作商辦,避免市場過度供應導致價格崩盤。同時,台灣屋齡超過30年的房子占比高,都更效率不彰,新房供應有限,也支持市中心房價穩定。經濟基本面如半導體產業仍在成長,平均所得提升,也間接支撐房價。



房價影響因素權重分析


房市示意圖

房價所得比的迷思



至於房價所得比,專家提醒,指標應考慮「實際有能力購屋的人口」,若把低收入族群完全納入計算,會誤導房價壓力過大。對可購屋者而言,房貸負擔與所得比例才是更貼近實際的參考。



2025年房市趨勢預測



總結來說,台灣房地產對投資者的抗通膨能力有限,但對自住需求仍具支撐力。短期可能波動,但從貨幣與供需結構來看,市中心及熱門地段長期下跌的可能性低。若以投資角度考量,股票等金融資產可能提供更高的報酬率。



賣厝阿明觀點



房市長期走勢受到貨幣貶值、通膨、供需與地段等多重因素影響,不能單靠少子化或房價所得比來斷定。自住需求仍是房價支撐主力,投資則需謹慎選擇標的。對購屋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評估自身財務能力、房貸負擔,以及選擇地段與物件是否符合生活需求,而非僅依市場情緒或數據恐慌做決策。房價可能波動,但掌握資訊與理性判斷,才能在房市中穩健操作。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購屋門檻再墊高!台北2000萬以上中古屋交易占比過半數2025/08/26發佈

永慶房產集團盤點雙北市近三年屋齡5年以上的中古屋,各總價帶交易量占比的變化,發現台北市總價2000萬元-4000萬元,不但一直是主力總價帶,占比還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占比達35.7%。而新北市則是總價1500萬元內仍為交易主流,今年上半年占比合計為63.1%,仍受購屋族群的青睞。



台北市總價2000萬元以上交易占比過半數



數據顯示,在這三年間,台北市各總價帶占比無明顯的變化,增加最多的為總價2000萬元-4000萬元,從33.4%增加2.3個百分點至35.7%,為主力總價帶,總價小於2000萬元的占比都有小幅減少的趨勢。



台北總價2000萬元以上交易占比過半,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近年來房價高漲,使台北市低總價產品越來越少。此外,台北市土地開發已幾近飽和、老屋更新速度緩慢,但自住需求穩定,在供給跟不上的狀況下,房價持續墊高,原本屬低總價的產品又被推升至更高價位,也使部分購屋族群,轉而往新北或桃園買房,出現「脫北潮」現象。



另一方面,換屋族與中、高資產族群有較強的負擔能力,即使受房貸緊縮和信用管制衝擊,仍積極進場,讓中、高總價產品的交易動能獲得支撐,今年上半年,台北總價2000萬元以上的占比都有提升,占比合計為50.7%。



新北市房屋總價1500萬元內占比下降,占比合計逾6成仍為主力



新北市雖然房價較台北市低,但同樣有低總價產品占比下滑的趨勢。三年間,減少最多的為總價小於1000萬元,從39.0%減少7.1個百分點至31.9%,不過總價小於1500萬元的占比合計仍超過6成,顯示總價1500萬元以下為新北中古屋主力交易帶。



陳金萍分析,這幾年房價持續上漲,也使新北市各區的房價被推升,尤其是核心區域如板橋、新店、中永和等區,價格正快速往台北市房價靠攏,也讓低總價產品數量減少,使新北總價小於1500萬元的占比也明顯減少,從70.3%減少至63.1%。



至於新北總價1500萬元以上占比開始增加,陳金萍指出,新北市的自住需求強勁,不僅受在地居民喜愛外,也有不少北市的外溢客群湧入,使新北的中古屋交易量大。同時,北市外溢族群和在地換屋族,以及中、高資產族群能負擔總價較高的產品,也推升新北市1500萬以上的中古屋交易占比,從2023年的29.7%增加至今年的36.9%。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台北危老案量破千居全台之冠 不受三項貸款限制續增溫2025/08/26發佈

房貸受限導致房市景氣下滑,但危老重建發展相對穩健。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資料顯示,自 2017 年修法上路至今年上半年為止,全台累計危老核准案件已來到 4379 件,其中台北市於今年 4 月正式破千,至上半年為止,累計 1011 件,居各縣市之冠,台中則以 885 案緊追在後。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危老重建是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重大政策,所以許多打炒房政策都對危老開綠燈,主要有三大豁免。首先是不動產放款天條的銀行法 72-2 排除危老授信,銀行放款額度不受水位限制;再者,危老重建融資貸款也不在央行的信用管制中;加上業者買老屋來重建,並非純購地貸款,不必受 18 個月內開工限制,因此對業者而言,投入危老重建不論在資金調度還是開發時程方面,都有更大的彈性,使危老重建即便遭遇打炒房,發展腳步仍算平穩,不少建商也逐漸轉攻都更危老市場。



張旭嵐進一步指出,雖然危老重建的貸款限制少,但危老、都更的放款為中長期放款,資金回收的速度慢,因此隨著都更、危老放款在建築貸款中的占比節節攀升,中長期的市場風險仍需留意,所以相關授信依然會納入「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計算。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台北市的危老重建熱度居全台第一,是因首都地狹人稠、開發飽和,素地極度缺乏,使業者必須朝老屋重建的方向整合推案。不過以核准平均面積來說,前十名中最小的其實是新竹市而非台北市,主要是新竹市的腹地僅不到北市一半,且部分地區又受新竹機場禁限建管制,整合大基地的難度高,使新竹市的平均核准面積在前十名縣市中敬陪末座。



事實上,危老重建熱區幾乎與都會區畫上等號,前十名當中,六大直轄市與兩大省轄市就佔據了前八名,也讓宜蘭、花蓮的入榜顯得難能可貴。陳定中指出,宜花兩縣常是國內颱風、地震的抗災最前線,建物受災風險較高,危老重建需求殷切;加上宜花兩縣往來北部的交通便利,尤其宜蘭可吸引雙北買盤移入,因此雙北業者也帶著在都會的整合經驗到東部耕耘,使宜花的危老重建量能擠進全台前 10 名。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上半年台灣經濟外熱內冷 房市車市雙急凍恐拖累下半年經濟2025/08/26發佈
台灣房市成交量大幅降低,但供給依然處於高檔,可能出現「量縮價跌」的局面。(鏡週刊提供)

今年台灣出口金額屢創新高,不過內需消費市場卻持續低迷,台經院指出,尤其在房市、車市方面表現不佳,可能影響台灣下半年經濟表現。



今年上半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呈現顯著的「內外有別」現象。儘管AI產業帶動出口強勁成長,7月出口金額達566.8億美元,全年有望突破5千億美元,但內需市場卻面臨嚴峻考驗。台經院指出,尤其房地產與汽車市場的低迷表現,更成為拖累下半年整體消費的最大隱憂。



房市:交屋潮難挽回頹勢,量縮價跌局面恐持續



台灣房市在7月份持續處於低檔。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儘管部分地區因交屋潮,帶動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增4.2%,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幅仍高達29.0%,顯示整體交易量能仍顯不足。根據台經院的調查,不動產業者對景氣的看法極為悲觀,有高達81.8%的廠商看壞當月景氣,對未來半年景氣持悲觀態度的比例也高達77.3%。



這波房市低迷,主要歸因於政府的打炒房政策與信用管制措施。儘管預售市場成交量大幅減少,但房市供給量仍處於高位,供需失衡的壓力恐將進一步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價難以回到過去的高峰,未來半年市場很可能持續呈現「量縮價緩跌」的局面。



車市:關稅不確定性成最大變數,民眾轉為觀望



與房市同樣低迷的,是台灣的汽車市場。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指出,台灣今年的消費低迷與川普的關稅政策有關。由於川普政府的關稅考量,讓台灣可能調降進口汽車關稅,導致民眾普遍選擇觀望。



這種等待降價的預期心態,直接導致汽車買氣急凍。數據顯示,1到7月的汽車掛牌數衰退了兩成多。由於汽車消費在整體零售業中佔比不小,汽車銷售的下滑也連帶影響了整體零售業的表現。專家指出,如果將汽車消費納入計算,台灣的整體消費成長將呈現負數,這也凸顯出民眾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保守,進而影響了非必要性的高價消費。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解約潮擴大、稅收下滑、交屋潮壓力來襲2025/08/26發佈

2025 年下半年,台灣房市挑戰持續升高,從預售屋解約潮、房地合一稅收下滑,到「史上最大交屋潮」引發的資金壓力,都讓市場氛圍更趨緊繃。本週《果仁家 》整理三大房市焦點,帶你掌握最新市場脈動與專家分析。



半年解約 1,339 件,桃園、台中、高雄成重災區



根據統計,2025 年上半年全台預售屋解約件數達 1,339 件,已逼近去年全年 1,851 件的七成。解約熱點集中在房價飆漲的桃園(219 件)、台中(231 件)、高雄(190 件),成為市場觀察重點。



雖然整體解約比例仍不到 2%,但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提醒,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股災衝擊,加上資金壓力,讓部分購屋族被迫違約。



房市交易降溫,7 月房地合一稅收仍年減 2 成



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2025 年 7 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達 58.2 億元,雖創下今年單月新高,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減少 20%。



其中,新北市逆勢暴增至 20.5 億元、年增 60%,推測可能因個人大額交易所帶動;反觀其他都會區普遍下滑,台中市稅收僅 6.1 億元、年減幅高達 56%,高雄市與台南市也分別下跌逾 4 成與 3 成。



曾敬德分析,持有滿 5 年、適用 20% 稅率的屋主仍是稅收主力,但市場買氣疲弱,交易量驟減,使得稅收表現跟著下滑。這也顯示房市降溫,後續仍須觀察政策與市場信心的影響。



史上最大交屋潮來襲 專家示警違約風險



2025 年上半年,全台住宅使用執照核發量逼近 7 萬宅,創下 2006 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高,被稱為「史上最大交屋潮」。其中,桃園與台中兩市最突出,合計完工量超過全台的 4 成,與當地重大建設及重劃區發展密切相關。



不過,隨著央行限貸令收緊,許多買方面臨貸款成數不足與資金缺口壓力,市場甚至擔憂引爆違約潮。



曾敬德提醒,購屋族應提前確認貸款條件,避免交屋臨時資金不足;而建商則應靈活調整銷售策略,像是推出付款優惠或精裝修方案,以維持銷售動能。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買房後悔五大慘案曝光!專家揭「這點」最讓人崩潰:月繳5萬房貸卻不敢辭職2025/08/26發佈
房市示意圖

買房後悔五大慘案曝光!專家揭「這點」最讓人崩潰:月繳5萬房貸卻不敢辭職



買房小白必看:避開90%的人都會犯的錯誤 3招破解「購屋後悔症候群」



近期在社群上,許多準買房者表示困惑:「看到有人買房,就有人留言說『不要買』、『以後一定會後悔』,到底買房會後悔什麼?」這個問題反映出現代人對房市與自身財務規劃的擔憂,也引發許多房產專家與屋主的共鳴。



買房後悔五大真實案例



專家分析,買房後常見的「後悔感」主要來源有五大面向:



1. 財務壓力暴增:即便房價合理,貸款額度大、月付金高,長期還款可能讓生活彈性降低。有人因房貸綁住收入而不敢換工作,月繳5萬元房貸卻不敢辭職



2. 地點選擇錯誤:許多人後悔房子離工作或學校遠,通勤耗時,或房屋格局不適合家庭成長,導致入住後才感受到生活不便



3. 市場價值波動:若買房後房市下跌,或周邊建案大量釋出,房價短期內低於購買價格,有些屋主會產生心理落差,覺得「買貴了」



4. 屋況問題爆發:中古屋可能存在漏水、管線老舊或隔音差等問題,新屋則可能因施工品質或周邊規劃未達預期,造成入住後維修與管理上的困擾



5. 人生選擇受限:房子對多數人來說是人生大事,長期負擔與生活選擇綁定,使得某些人會懷疑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



購屋後悔原因統計表


房市示意圖

3招破解後悔症候群



然而,專家提醒,這些「後悔」往往與準備與資訊不充分有關。若購屋前做好以下準備,多數後悔感其實可大幅降低:



1. 財務精算:房貸月付金不超過收入1/3,預留6個月 emergency fund



2. 實地考察:在不同時段(早、晚、假日)實地考察周邊環境與通勤時間



3. 專業驗屋:聘請專業驗屋師檢查屋況,避免交屋後才發現問題



賣厝阿明觀點



買房會不會後悔,其實是「後悔感來源」而非房子本身。最容易後悔的,是財務壓力過大、地段或格局不合、對屋況或市場認知不足。準備越充分,後悔的機率越低。



建議買方在購屋前做好三件事:



一是財務規劃清楚,確保房貸月付不影響生活品質;



二是屋況與市場調查完善,含周邊環境、通勤、生活機能;



三是心理建設到位,明白房子是生活工具而非單純投資。



社群留言只能參考,真正決定權在自己手上。掌握資訊、清楚規劃,才能安心入住,將「後悔」轉化為「對生活更有掌控感」。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買地不如拆樓?台北市危老案破千居全台之冠 第二名不是新北市2025/08/26發佈

房貸受限導致房市景氣下滑,但危老重建發展相對穩健。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資料顯示,自2017年修法上路至今年上半年為止,全台累計危老核准案件已來到4379件,其中台北市於今年四月正式破千,至上半年為止,累計1011件,居各縣市之冠,台中則以885案緊追在後;而危老熱區當中,宜蘭、花蓮兩縣打破都會區壟斷的局面,分別以68件、64件擠進前十強;至於前十名平均面積最迷你的縣市,竟不是台北市,而是新竹市,核准案平均只有138.4坪。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危老重建是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重大政策,所以許多打炒房政策都對危老開綠燈,主要有三大豁免。首先是不動產放款天條的銀行法72-2排除危老授信,銀行放款額度不受水位限制;再者,危老重建融資貸款也不在央行的信用管制中;加上業者買老屋來重建,並非純購地貸款,不必受18個月內開工限制,因此對業者而言,投入危老重建不論在資金調度還是開發時程方面,都有更大的彈性,使危老重建即便遭遇打炒房,發展腳步仍算平穩,不少建商也逐漸轉攻都更危老市場。



張旭嵐進一步指出,雖然危老重建的貸款限制少,但危老、都更的放款為中長期放款,資金回收的速度慢,因此隨著都更、危老放款在建築貸款中的占比節節攀升,中長期的市場風險仍需留意,所以相關授信依然會納入「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計算。



非都會區專利,這兩縣市核准件數衝進前十強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台北市的危老重建熱度居全台第一,是因首都地狹人稠、開發飽和,素地極度缺乏,使業者必須朝老屋重建的方向整合推案。不過以核准平均面積來說,前十名中最小的其實是新竹市而非台北市,主要是新竹市的腹地僅不到北市一半,且部分地區又受新竹機場禁限建管制,整合大基地的難度高,使新竹市的平均核准面積在前十名縣市中敬陪末座。



事實上,危老重建熱區幾乎與都會區畫上等號,前十名當中,六大直轄市與兩大省轄市就佔據了前八名,也讓宜蘭、花蓮的入榜顯得難能可貴。陳定中指出,宜花兩縣常是國內颱風、地震的抗災最前線,建物受災風險較高,危老重建需求殷切;加上宜花兩縣往來北部的交通便利,尤其宜蘭可吸引雙北買盤移入,因此雙北業者也帶著在都會的整合經驗到東部耕耘,使宜花的危老重建量能擠進全台前十。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東區店面租金不到10年前6成 傳統商圈復甦力道有限2025/08/26發佈

儘管觀光人潮逐步回流,為店面市場注入活力,但台北市傳統核心商圈「東區」的租金表現,仍不如10年前的榮景。根據最新實價登錄資料顯示,東區指標性建物——忠孝東路四段的『統領大樓』店面租金,與2016年高點相比,僅剩6成左右,顯示商圈雖有題材加持,整體復甦力道仍顯不足。



資料指出,統領大樓一間約19坪的店面,今(2025)年7月以月租23萬元、每坪約1.21萬元成交,對比2016年同店面租金高達40萬元,現僅約為當年租金的57.5%;另一間28坪鄰近店面,去年8月租金為40萬元、每坪約1.41萬元,也只有2016年租金75萬元水平約5成。



雖然部分新簽租約設有租金調漲機制,例如前述19坪店面約定於2028年起調漲至25萬元,但相較10年前仍有明顯差距。


圖片住展雜誌提供

信義計畫區吸走買氣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賴志昶分析指出,雖然東區擁有新光三越重返、台北大巨蛋啟用等利多題材,但實際租金並未重返疫情前的高峰。電商與外送平台興起,改變消費行為,街邊店來客數與購買力不如以往,加上消費動線轉移至信義計畫區等百貨商場密集區,東區街邊店面空置時間拉長,房東為避免持續閒置,只能以降租因應市場。



賴志昶補充,東區在2013至2015年間,每年都有10多件店面租金超過每坪1萬元的成交紀錄,而今年截至目前,僅出現3件,顯示高價承租意願顯著下降。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表示,2023年底大巨蛋開幕後,確實吸引不少業者提前布局,但主要集中於黃金地段,如忠孝東路四段核心區域的店面早已被預訂,空置物件稀少,近期想進駐的業者只能轉往周邊次要路段,進一步壓縮租金水準。



隨著都市消費型態改變,傳統一線商圈的店面投資報酬逐漸不敵新興商圈或百貨商場周邊地段。專家提醒,雖然東區仍具知名度與交通優勢,但面對高空置率與租金回不去的現實,未來投資與承租策略,須更審慎評估長期報酬與市場風險。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1113最後頁
共4942筆/共495頁
聯絡資訊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391號
電話:03-3171311
03-3171311客服電話
網站QR Code
http://www.詠群工商地產團隊.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200,426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桃園中古屋,桃園市中古屋,桃園中古屋出售-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